網域名稱俱樂部


返回   網域名稱俱樂部 > 電腦與網路技術 > 電腦網路相關技術 > 一般電腦硬體討論

回覆
 
主題工具
  #1  
舊 2007-07-09, 03:12 AM
liou 的頭像
liou liou 目前線上
進階會員
 
註冊日期: 2006-02-18
文章: 808
酷 [電腦] 選購新硬碟,格式化與傳輸速率與傳輸介面心得

[電腦] 選購新硬碟,格式化與傳輸速率與傳輸介面心得...
本文歡迎自由轉載或引用, 請註明來源網址為: http://nsn.com.tw

之前硬碟空間經常不足,時常要下載幾個檔案,就要刪一些舊檔.

最近逛到一個下載的網站之後,
突然發現自己的硬碟空間真的已經到了極限, 就只好上網去買硬碟了!

1. 硬碟選購:

Seagate 出了新款的硬碟 Barracuda ES (或是ES2),企業或伺服器適用的.
選一選看一看,320G的價格約3200元,比起其他容量硬碟,算是比較划算的,
也不會像250G還有個地雷版本(只有8MB快取)...

若以硬碟耐用度來看的話,

我會建議買 seagate Barracuda ES 系列,(伺服器和企業儲存專用)
因為他的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有 120萬 小時.

原本市面上的 Barracuda 7200.10 系列,
MTBF 只有 70萬小時.

不過, MTBF 是啥意思 我就完全不懂了,
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是指整個硬碟的所有零件損壞的平均時間?
還是指讀寫頭操到完全不能用的平均時間?

不過,上述那些數據我也懶得去理會,
因為硬碟所測出的數據都是放在良好的環境下做實驗用的,

假如,
你故意把它在潮濕的環境,不使用擺放幾個月,就會出現壞軌了...

而且,硬碟和一般家電不一樣,
硬碟只要用到其中幾個磁軌出現壞軌,就已經是致命的警訊了,
沒辦法用到整顆硬碟粉碎或炸掉為止...

總之,ES版的比起一般硬碟是貴一些些,
你們可以參考看看,是否要買ES版的,加強硬碟耐用程度...


2. 硬碟傳輸介面有多快,經常是個幌子:

當然,這次我比較聰明了,
我已經知道Seagate的Sata II 硬碟有個jump要拔掉,
不拔掉只能以Sata 1 介面傳輸 150MB/s,
拔掉之後才能以 Sata 2 介面傳輸 300MB/s.

當然,硬碟的快速傳輸介面大概都只是個噱頭,
沒有幾個人能像我一樣用3顆硬碟跑Raid0的,
各家廠牌一般的單顆硬碟的讀寫速度只有在45~75MB/s,
給他Sata 16倍速也是枉然...

因為硬碟的存取速度實在是太慢了,造成傳輸速度再快也是浪費.

對我而言,拔掉那個小jump在心情上的差異,遠大於實質上效能的差異!


3. 硬碟格式化配置單位大小與速度關係:

接著就是研究如何格式化和切割硬碟了,
在[我的電腦]按滑鼠右鍵-->選擇 [管理] --> 選擇 存放[磁碟管理]

早期要在DOS模式下,打上FDISK,
現在在這個項目就可以將你新買入的硬碟做格式化的動作了,

在你正確安裝的情況下,應該就會多冒出一個未格式化的磁碟了,
請注意,千萬不要格式化到你目前正在使用的磁碟(硬碟).

太久沒格式化硬碟,沒想到現在還有分[基本]和[動態]磁碟模式,
簡單的說[動態磁碟模式]就是有多顆硬碟狀態下用軟體來模擬RAID.

我已經有使用硬體RAID了,不需要使用WINDOWS軟體模擬RAID,
所以就直接選[基本]模式了.
假如有需要軟體RAID的人,可以自行選擇使用[動態磁碟].


正式開始格式化硬碟時,有個 NTFS [配置單位大小],
有 512(0.5K)~64K 可以選擇...

我突然想到從前都是選擇[預設],問題是預設值是多少啊?
上網查才知道預設值只有4K.

我以前一直忽略這個基本單位叢集配值
這選項其實是決定硬碟浪費空間與執行速度的關鍵,

速度與空間不可兼得,
你要硬碟執行快,就得浪費比較多一點的硬碟空間;
你要節省硬碟空間,卻會讓你硬碟跑比較慢!

不過,
決定的基本原則,還是建議取決於你平常都放多大的檔案在你的硬碟:

假如你硬碟都經常裝載大型影音檔案(1M~1G以上),
那基本硬碟[配置單位大小],就適合選大一點的64K,

假如你硬碟都經常裝載中型圖檔檔案(100K~1M),
那基本硬碟[配置單位大小],就適合選16K或32K,

假如你硬碟都經常裝載小型文字檔案(1K~100K),
那基本硬碟[配置單位大小],就適合選小一點的4K或8K.


4. 硬碟的無底洞:

最後,這個320G的硬碟,實際計算上也大概只有將近298G的空間,
我選擇了以32K為基本單位去格式化整顆硬碟後,才開始打這篇文章,
文章已經寫完的這時,到現在還沒格式化完成(硬碟果然夠大)...

不知道,這顆硬碟多久以後會被塞爆呢!?

PS.
我發現大部分單顆硬碟一般內部傳輸速度都只在60MB/s上下,
假若不使用三顆以上硬碟跑 Raid 0 的話,
裝在電腦裡面其實使用 SATA(150MB/s),IDE(133MB/s)介面都沒啥差別...

硬碟若是自行買個外接介面就可以自由外接使用,
一般外接介面有 USB2.0 和 eSATA 兩種,

我實際測試過,用 USB2.0 外接介面傳輸 只能達到 30MB/s,
根本達不到USB2.0標準速度的一半...

假如經常外接硬碟要大量傳輸檔案的話,
建議還是要採用eSATA介面,
或是直接插到主機板的SATA介面去傳輸才能達到硬碟的標準速率...

* Seagate硬碟 網路線上購物:
1500G (1.5T) :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1000G(1T) :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750G :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640G :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500G :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Seagate ES2 企業版, 伺服器或公司行號用途:
1000G(1T):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750G: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500G: http://partner.monday.com.tw/pub/got...k2VGU1TVd3PQ==

==========

[计算机] 选购新硬盘,格式化与传输速率与传输接口心得...
本文欢迎自由转载或引用, 请注明来源网址为: http://nsn.com.tw

之前硬盘空间经常不足,时常要下载几个档案,就要删一些旧档.

最近逛到一个下载的网站之后,
突然发现自己的硬盘空间真的已经到了极限, 就只好上网去买硬盘了!

1. 硬盘选购:

Seagate 出了新款的硬盘 Barracuda ES (或是ES2),企业或服务器适用的.
选一选看一看,320G的价格约3200元,比起其它容量硬盘,算是比较划算的,
也不会像250G还有个地雷版本(只有8MB快取)...

若以硬盘耐用度来看的话,

我会建议买 seagate Barracuda ES 系列,(服务器和企业储存专用)
因为他的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有 120万 小时.

原本市面上的 Barracuda 7200.10 系列,
MTBF 只有 70万小时.

不过, MTBF 是啥意思 我就完全不懂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是指整个硬盘的所有零件损坏的平均时间?
还是指读写头操到完全不能用的平均时间?

不过,上述那些数据我也懒得去理会,
因为硬盘所测出的数据都是放在良好的环境下做实验用的,

假如,
你故意把它在潮湿的环境,不使用摆放几个月,就会出现坏轨了...

而且,硬盘和一般家电不一样,
硬盘只要用到其中几个磁道出现坏轨,就已经是致命的警讯了,
没办法用到整颗硬盘粉碎或炸掉为止...

总之,ES版的比起一般硬盘是贵一些些,
你们可以参考看看,是否要买ES版的,加强硬盘耐用程度...


2. 硬盘传输接口有多快,经常是个幌子:

当然,这次我比较聪明了,
我已经知道Seagate的Sata II 硬盘有个jump要拔掉,
不拔掉只能以Sata 1 接口传输 150MB/s,
拔掉之后才能以 Sata 2 接口传输 300MB/s.

当然,硬盘的快速传输接口大概都只是个噱头,
没有几个人能像我一样用3颗硬盘跑Raid0的,
各家厂牌一般的单颗硬盘的读写速度只有在45~75MB/s,
给他Sata 16倍速也是枉然...

因为硬盘的存取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造成传输速度再快也是浪费.

对我而言,拔掉那个小jump在心情上的差异,远大于实质上效能的差异!


3. 硬盘格式化配置单位大小与速度关系:

接着就是研究如何格式化和切割硬盘了,
在[我的计算机]按鼠标右键-->选择 [管理] --> 选择 存放[磁盘管理]

早期要在DOS模式下,打上FDISK,
现在在这个项目就可以将你新买入的硬盘做格式化的动作了,

在你正确安装的情况下,应该就会多冒出一个未格式化的磁盘了,
请注意,千万不要格式化到你目前正在使用的磁盘(硬盘).

太久没格式化硬盘,没想到现在还有分[基本]和[动态]磁盘模式,
简单的说[动态磁盘模式]就是有多颗硬盘状态下用软件来仿真RAID.

我已经有使用硬件RAID了,不需要使用WINDOWS软件仿真RAID,
所以就直接选[基本]模式了.
假如有需要软件RAID的人,可以自行选择使用[动态磁盘].


正式开始格式化硬盘时,有个 NTFS [配置单位大小],
有 512(0.5K)~64K 可以选择...

我突然想到从前都是选择[预设],问题是默认值是多少啊?
上网查才知道默认值只有4K.

我以前一直忽略这个基本单位丛集配值
这选项其实是决定硬盘浪费空间与执行速度的关键,

速度与空间不可兼得,
你要硬盘执行快,就得浪费比较多一点的硬盘空间;
你要节省硬盘空间,却会让你硬盘跑比较慢!

不过,
决定的基本原则,还是建议取决于你平常都放多大的档案在你的硬盘:

假如你硬盘都经常装载大型影音档案(1M~1G以上),
那基本硬盘[配置单位大小],就适合选大一点的64K,

假如你硬盘都经常装载中型图档档案(100K~1M),
那基本硬盘[配置单位大小],就适合选16K或32K,

假如你硬盘都经常装载小型文本文件(1K~100K),
那基本硬盘[配置单位大小],就适合选小一点的4K或8K.


4. 硬盘的无底洞:

最后,这个320G的硬盘,实际计算上也大概只有将近298G的空间,
我选择了以32K为基本单位去格式化整颗硬盘后,才开始打这篇文章,
文章已经写完的这时,到现在还没格式化完成(硬盘果然够大)...

不知道,这颗硬盘多久以后会被塞爆呢!?

PS.
我发现大部分单颗硬盘一般内部传输速度都只在60MB/s上下,
假若不使用三颗以上硬盘跑 Raid 0 的话,
装在计算机里面其实使用 SATA(150MB/s),IDE(133MB/s)界面都没啥差别...

硬盘若是自行买个外接接口就可以自由外接使用,
一般外接接口有 USB2.0 和 eSATA 两种,

我实际测试过,用 USB2.0 外接接口传输 只能达到 30MB/s,
根本达不到USB2.0标准速度的一半...

假如经常外接硬盘要大量传输档案的话,
建议还是要采用eSATA接口,
或是直接插到主机板的SATA接口去传输才能达到硬盘的标准速率...

此篇文章於 2009-01-29 12:27 AM 被 liou 編輯。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主題工具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所有時間均為 +8。現在的時間是 05:42 PM


本站主機由網易虛擬主機代管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4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