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討論]自由軟體之我見
資訊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任誰也無法否認;但是大家不妨想想,這個過程中,那些排斥的、跟不上的人,是否就應該被淘汰?資訊化的生活是什麼?長輩因為跟不上潮流而擔心、難過自己即將被淘汰,自己因為資訊演進突飛猛進而疲於奔命,晚輩因為趨勢而承受著日益增長的壓力,這是你我所期待的資訊化嗎?我想,自由軟體能夠給你更好的選擇。
現在不管是引進一個新的資訊系統或是軟體,對於任何組織而言都好像是惡夢一般,安全性與穩定性的重新評估、人員的重新訓練,一切都還沒就緒,組織的資金與穩健就必須要大失血,所以持續創新,你敢嗎?當然有人敢,龐大的資金加上優秀的技術人員,還加些小小的運氣,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持續精進的組織。不過,從我的角度看,他們在追逐的是金字塔的塔頂;而如果塔底不保,他們也無法倖免吧。自由軟體要做的就是塔底的工作。 我們先跳出這個議題設想一個不僅僅是資訊化的問題,想想上一代,在你不見得能夠認同的世紀,他們用心經營來孕育出你正在享受的種種,包含你用來看這篇文章的眼鏡、電腦、甚至是房間或教室,而就因為他們逐漸跟不上你的腳步,就因為你想要跑快一點,他們漸漸成為被遺棄的對象,換做是你,你有什麼感受?想想下一代,在他們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因為你跑的很快,他們被逼著要跟著你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參與這場競賽;或是因為你覺得自己跑的不夠快,而一直推著他們跑在你的前面,叛逆的年齡層下降,換做是你,你不會嗎?再想想你自己,因為有名的八十二十法則一直試圖要跟上前面兩成的世界,你犧牲了多少親情、友情與愛情?如果真有下輩子,你願意嗎?我不是要以這些問題來否認人類進步的必要性,我只是覺得,這個進步能夠更全面性些! 自由軟體到底是什麼? 根據自由軟體基金會[http://www.gnu.org/]的定義,有下面幾點[取自lskuo (妙音)在網路上的文章]: 1. 不論任何目的,使用者執行程式的自由 2. 使用者研究程式如何運作、並修改以符合自己需要的自由 3. 使用者流通複製軟體的自由,如此可以幫助其他人 4. 使用者改善程式、並公開發佈修改後的程式,以便所有的人受益。能夠取得原始程式,是這項自由的先決條件。 簡單的說,任何人都能夠取得軟體的原始碼,甚至自由修改、複製與再散佈,也許你會問,那軟體公司不就倒光了?這個我相當認同,只是我要多加幾個字,「只賣軟體產品的軟體公司應該倒的光了」,講這個話不是基於個人意識,我有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1. 商人的任務是流通有無,透過網際網路的便利,軟體的傳遞已經可以不需要中間層層的物流體制。 2. 資訊技術的發達讓商人不容易佔有資訊的優勢,競爭的激烈讓資訊逐漸透明化,低買高賣已經逐漸不適用於資訊軟體商品。 3. 資訊產品的複雜度日漸提升,不再是客戶能夠拿到手隨即上手的產品,需求從實體的軟體光碟轉移到商品的教育訓練與後續的服務 4. 資訊軟硬體的更新頻率是三到五年,或更久;但是對於服務的需求一直存在 基於此,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才會宣稱自己在賣服務吧,雖然許多人仍然不能認同他們在產品上的策略,包括我…。 我想,我已經點出了最重要的部分,服務。自由軟體的發展能夠衍生專注於服務的公司。 或許我的概念與現實有些出入,但似乎許多軟體公司都將大部分的研發人力投注在與眾不同的研發與創意上,大家好像都認為把那種人才放在客服的領域是種浪費[也其實,那種人才也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吧…]。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同樣的功能有著許許多多的選擇,競爭者之間的功能都是你來我往,互相挖掘對方既有的功能,然後用自己開發的新功能攻擊對手,直到將競爭者一一逐出市場來取得寡佔甚至獨佔的優勢,取得最大利益。但是,誰在做服務? 當軟體出現了問題,第一個問的就是身邊懂的人,身邊的人沒輒後就問賣的人[經銷商],賣的人說請找賣給他的人[代理商],後來這個人會親切的留下你的基本資料,然後說會回電給你。這個親切的人接著會問公司的技術部門,技術部門搞不懂就問研發部門,研發部門發現沒遇過這個問題就找原廠,原廠會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從資料庫中挑出制式化的文件丟給代理商,代理商會請不見得專業的人將這些文件翻譯,翻譯完就把資料丟給你,還是很親切的告訴你如果有問題可以再次詢問[雖然他的心中經常有著無盡的ooxx]。嘿嘿,這還只是基本流程喔,簡單的問題透過FAQ就能解決,但是隨著軟體的複雜度增加,這種問題通常又都不是那麼簡單,最後呢?你有兩個抉擇,花大錢請一個翻譯跟原廠的工程師親臨指導,或是把這個問題當作必然的意外,極盡所能讓公司放棄解決它的慾望…… 這就是目前資訊化最欠缺的兩個要素: 1. 普及的技術 2. 專業的服務廠商 許多人都認為基於自由軟體發展的商業型態容易被取代,因為過去的商業型態大多認為佔有研發的優勢才能夠無往不力,似乎軟體公司沒有多拿幾個專利權就等著倒的樣子。談什麼服務?錢都讓那些搞行銷的人賺走了。但是回歸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你滿意嗎? 我是個資訊人員,我不滿意,我不希望親朋好友與公司同仁把我的手機當作24小時的維修專線,而大部分的結果都是必須重灌、重灌、再重灌。不是我沒有那個技術[事實上技術也不是很好…],經歷了那麼多次的教訓,重灌的速度以及衍生的問題永遠比找出問題來的快、來的容易。我的經驗也同樣是許多資訊設備維護廠商的經驗,而且通常維護合約上面都會清清楚楚跟你說,如果電腦有問題了,來就是幫你重灌,你的資料請自求多福。 那自由軟體不是更糟?身邊的人懂的不多,軟體廠商更是少的可憐。 是的,跟商業軟體比起來,懂的這方面技術的人確實不多,英文語系的支援廠商就那麼幾家了。中文,確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基於此,我們重新從軟體廠商的角度來看自由軟體。 換個方式的三七分帳 如果用三跟七來定義一個公司的技術人員,我一般會覺得是三分客服與七分研發;但是如果從自由軟體著手呢,這個數字可以倒過來看,我們可以用三分的人力讓公司的技術與自由軟體串聯在一起,利用七分的人力來大幅提升公司的服務品質。三分的人力引進數以萬計、分布全球的軟體成果,七分的人力將這樣的技術落實到每個客戶的業務運作中,這樣一來增長的可不再只是軟體公司的業務量,更是每個客戶的競爭能力。這樣的服務,客戶不會有第二個選擇。 如果把三跟七放在公司的預算,目前七成的費用應該都是基於軟體的購買與繼續使用軟體的權利上,三分的費用拿來用在員工的訓練。而自由軟體呢,軟體可以不用半毛錢取得,公司的費用可以百分之百用在員工的教育訓練上,這樣的空間甚至能夠參與自由軟體社群活動來產生長鞭效應[幾個廠商的投注就能夠大幅提升自由軟體社群的活絡]。再深入探討,因為不需要額外的費用,許多找不到預算的公司都願意嘗試;隨著軟體的普及,會用的人多了,員工的教育訓練會逐漸走向高層次,公司在沒有增加預算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持續提升員工的素質,何樂而不為? 如果再把三跟七放在個人,目前許多人都在跟七成的人爭奪三成的位置,卻沒發現,換個跑道有著七成的位置在迎接著三成的人。這個部分我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公司行號都會希望有我這樣的網站工程師,我不是吹噓自己的技術,而是我所代表的意義。一個以資料庫為基礎的網站,使用普遍的軟體大廠解決方案,從基本的作業系統搭配資料庫就足夠支付我三到四個月的薪水,如果還要郵件與一些林林總總的服務可能就相當於我半年的薪水,而這個開發過程所花費的成本甚至人員流動所造成的損失,到一個基本的網站成形就必須支付超過我一年所得的費用,而且這還是痛苦的開始而已。我做了什麼?我透過自由軟體的技術將上面提到的技術都順利在一台閒置的機器上完成,在開始的一個月我能夠讓公司很快的擁有一個多功能的網站,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只需要在半年內調整甚至開發一個合乎公司需求的網站,我的優勢歡迎挑戰,因為很多公司需要這樣的人。忘了說,我所做的部分,公司支出的費用就是半年的薪水而已,或者多給我兩個月的獎金讓我忘記其他公司回應網路上履歷這件事情。我的優勢並不只是在於降低成本,我的存在讓公司不再受限於許多版權軟體的限制,甚至最先進的技術都可以在會計人員不知情的狀況下導入。你覺得這樣如何? 這三個例子是相當令人質疑的,既然那麼多好處,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其實很多人在做! 我從兩個角度解釋,第一,請問你家有沒有多功能的家電設備?除了電腦之外,自由軟體目前在家電市場大放異彩,可能你的家電設備中,用來控制各種功能的晶片,它就包含了自由軟體世界的貢獻;最近熱極一時的嵌入式系統,也許你不見得清楚它是什麼,但是它所衍生的應用都將走入你我的生活,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台台活在你家電子商品中的小電腦,讓您享受多樣化的功能時不需要受限於電腦的型態。沒錯,自由軟體在嵌入式系統的應用上是備受矚目的。 第二,跟著國際化的腳步,你的視野還只有台灣嗎?或許您曾經注意到新聞的報導,許多政府組織都相繼發表與自由軟體有關的政策聲明,許多世界級的企業早已經在這個市場經營許久;而事實上,你現在可以看到的很多網站都是建構在自由軟體之上,自由軟體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正在持續擴張,你感覺到了嗎? 那麼自由軟體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呢?我看到的口水戰多於實際成果。 任誰都會有不滿的情緒存在,但是抱怨應該丟給願意而且能夠改變的人,怨聲載道只會讓想要跨進這個領域的人看不到希望。在BBS上看到回應話題最多的就是批評、就是抱怨,經常一個突發事件就可以讓版面被類似文章淹沒,似乎在這種話題多做回應就是對於自由軟體的貢獻般。在還沒清楚狀況時,你看到一群對罵的人,你會希望走進他們的圈子嗎? 醒醒吧,自由軟體社群。我當然不喜歡自由軟體淪為官方利益糾葛的工具,當然不喜歡任何公司行號將自由軟體的研發成果視為己出,更不喜歡認定軟體世界一家公司獨大的論調。但是記得自由的定義嗎?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之下,保有不受他人侵犯的自由。再說,發展那麼久的文化背景,斷然改變只會看到更混亂的世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官方利益糾葛的同時升高了自由軟體的可見度,公司行號使用自由軟體作為產品為這個發展過程提供了些可靠的商務服務,強調軟體世界一家公司獨大的論調可以形成專利軟體世界的推力,自由軟體的發展無不從中受惠,或多或少都要比持續加溫的口水戰來的有意義,不是嗎? 另一個關於自由軟體社群的話題,理想與實際之間。 我可以看到許多懷抱著理想的人憑著一己之力推動著自由軟體的發展,走的路線都好像開天闢地般,自然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跟進。可是看看國際大廠的智慧,他們先丟了些甜頭讓嬰兒般的公司行號靠攏,等到這樣的公司行號成長,國際大廠成就了現在的姿態。從這裡我看到兩個重點:利益與商業化。 利益是驅動人心最大的關鍵,可是許多人卻要理想化的避談個人利益,這樣子如何說服人們跟進?如果結果一樣,速度能夠快些,過程不違反常理,是否值得重新思量未來的走向? 商業化是品質的保證,因為你無法跟任何人說,他們累積了數十年的資料因為使用自由軟體而化為烏有,他們需要無後顧之憂的選擇自由軟體解決方案,而自由這兩個字不是他們所想要的。 結合上面兩個重點,我們可以歸納,現在非常需要能夠提供自由軟體服務的公司;而這樣的公司不需要刻意壓低價格,因為自由軟體的採用已經讓客戶大幅降低了開始導入的成本,公司所應該做的就是讓服務更全面性,解決一連串導入自由軟體所會衍生的問題,像是資料格式的轉換、使用介面的改良、系統的穩定、人員訓練的強化與自由軟體社群的發展等等。這樣一來,就可以逐步解決我之前提到的兩個問題點: 1. 普及的技術 2. 專業的服務廠商 優質的服務能夠創造更專業的分工,因為會計人員不會因為電腦當機而需要排隊等候廠商,業務人員可以確保資訊化的過程自己不會遭受忽視,管理階層可以透過技術支援來延伸各種決策思考範圍的全面性,員工可以真正感受到公司的重視而凝聚向心力。隨著資訊化技術的普及而拉近彼此的落差,人跟人之間可以更靠近些;對於服務的重視可以讓發展多元化且專業化。 因此我說,自由軟體做的是金字塔的塔底工作,自由軟體可以提供你更好的選擇,我們基於此幻想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因為大家重視過往的經驗與現代科技的結合,長輩的智慧不再受到忽視,人類的發展也因為繼往開來而更穩定、扎實。晚輩因為重視服務的時代來臨,未來的發展不再需要盲目的追隨資訊的高速成長,專注於單一領域讓各種技術的發展能夠更加深入,大家各司所長、互相合作。你可以繼續焚膏繼晷,但是焦點可以多些自己的興趣,因為重視服務的態度而將原本一窩蜂的人群打散,你可以更容易找到具有相同興趣的朋友,這樣是不是很美好呢? 理想很重要,但是把理想與現實密切結合才是應該做的,而這個過程需要你我用更多的包容去看待,需要你我用更多的心力去走每一步。 歡迎一起討論: http://blog.twpug.org/index.php?op=V...d=111&blogId=1 |